如果問有在看電影的朋友們, 在他們心目中覺得最酷最炫印象最深的電影道具車是哪一部? 名列第一的肯定是回到未來裡的時光車了. 這部在1985年上映由米高·福克斯及克里斯多夫·洛伊德所主演的電影, 描述身在1985年的主角馬蒂麥佛萊被意外送回1955年, 不但巧遇過去的父母, 還讓年輕的母親對自己一見鍾情, 馬蒂必須讓自己的父母重新墜入愛河才能修正歷史錯誤, 並和布朗博士合作讓自己重回1985年, 電影上映後非常受歡迎並成為當年賣座第一名.
電影中最吸睛的莫過於用Delorean DMC-12所改裝的時光車, 它是由汽車業高級主管約翰·迪羅倫於1975年創立, 以生產與眾不同具有鷗翼車門和不銹鋼車體聞名於世, 汽車公司本身短暫而動盪的歷史也引人注目, 此車由於過重的車體導致馬力嚴重不足, 加上車子組裝的品質不佳而銷售不如預期, 因此原迪羅倫汽車公司於1982年破產, 在公司臨近破產邊緣之際, 幾近絕望的約翰·迪羅倫極力籌集公司生存需要的資金, 曾經落入聯邦調查局臥底的陷阱被控參與運毒, 纏訟多年後終於在法庭被無罪釋放, 當時電影劇組藉由這個話題性, 於是用DMC-12製作出家喻戶曉的時光車, 取代了原本要用舊冰箱來當時光機的構想.
這次發表的是由青島社AOSHIMA 所出品的1/24時光車, 這家廠商一共出版了1.2.3集裡的時光車
但其中主要的零件是相同的以第二集為主, 在第一集的模型中多了一片導電桿的板件, 第三集則取消了原有的輪子而增加了復古的紅白輪胎, 鐵軌枕木底, 軌道用鋼輪, 車前行李箱蓋上的電子組件(它是後置引擎.所以不是引擎蓋喔!)
身為回到未來的影迷當然是將三一網打盡囉! 首先要處理的是車殼, 由於實車不鏽鋼表面有著淺淺的髮絲紋, 所以在噴漆前先用砂紙在車殼上磨出細紋, 左側已打磨和右側做比較
結果噴完銀漆後覺得紋路太淺了, 所以只好換更粗的砂布磨一次(應該先試做一輛才對....)
在噴銀色之前一定要先上黑色底漆, 這樣噴上銀色後可控制銀色的深淺變化, 色才不會整個太亮太單調
重上完銀色後車身有淺淺的髮絲紋
接著再噴黑色的部分, 光是貼膠帶做遮蓋就花了不少的時間
車底許多地方需要噴上銀色, 一次要貼三輛又花了很久的時間....
雖然都是銀色的, 但還是要噴出一些不同的色調, 由於是共用模具的關係, 1.2集的輪胎可藉由紅圈處的撥桿調整成飛行狀態(其實第一集是不能飛的)
滿滿的零件等待上色處理
座艙的細節部分, 使用了三種不同色調的藍色做噴塗
時光車的重點區域, 圖片可見第一集(導電桿)跟第二集(實際上是用磨豆機所改裝而成的Mr. Fusion)的差別處
布朗博士最偉大的發明 " flux capacitor 通量電容器 " 細節上和實物有一點點不同
導電桿原本跟底座是一體成型的, 小弟特別將它改成用卡榫固定可拆卸, 並參考實物在上面增加電線的細節
原本電鍍零件的鐵軌用漂白水洗掉後重新上色舊化 (不洗掉的話顏色不容易附著在電鍍層且容易脫落)
輪胎使用紙板先切出形狀做遮蓋然後再噴上白漆, 電鍍輪框中間先用遮蓋膠遮蔽後再上紅漆
第三集中使用的兩種輪胎
車前行李箱蓋上的零件盒參考實物後增加了一些線路
處理完四個部件後就可以做最後的組裝了
車尾的噴射口由淺至深總共噴了4種顏色, 車身上的光條使用電鍍銀噴漆來和車身的銀色作區別
車身上的電線參考影片上色塗了好久
第3集因為要在西部荒野使用, 因此改成了固定輪軸並增加了底盤的高度
最後把車殼與底盤結合後車子就算完成了
來看成品吧! 便宜手機把車頭車尾拍成了奇怪的藍色......請無視
車門上的小黑框在實車上其實是可以搖下來的車窗, 其他部分則是固定不可動的
第二集
飛行模式
第三集
頭輕腳重的樣子忠實呈現了電影裡的設定
鐵道模式
輪拱內側參考影片將它噴成咖啡色做舊化, 前兩集則維持黑色的
圖片可見高度的差別
前方車頭處的落差更是明顯
三輛車大集合
第三集的車身高度明顯比另兩輛高出許多
3種不同的行駛模式
後記: 一輛出廠至今將近40年的老車能夠吸引老中青三代的目光實屬罕見, 這當然是要拜電影"回到未來"所賜, DMC-12不鏽鋼的車體, 鷗翼的車門設計所散發出的美感, 即使今日看來外形依舊非常吸睛不退流行, 相信即使再過40年後, 仍然會有年輕人因為電影回到未來而成為時光車的愛好者, 讓這款車成為永恆的經典車款.
最後附上一張小弟多年前在環球影城與時光車的合影來跟大家說再見!